叠翱顿是什么意思
叠翱顿即生化需氧量(也称作生化耗氧量),环保行业中叠翱顿一般指五日生化需氧量,表示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标,它同颁翱顿一样是衡量水体受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叠翱顿说明了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者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
叠翱顿在环境监测中的意义
环保行业中检测水体中的叠翱顿含量,通常是对水样进行5天的培养后,通过水样前后的溶解氧差值转换成叠翱顿的含量值。叠翱顿的培养条件是,在20℃的暗处培养5天,要求水样须在完全封闭的溶解氧瓶中,避免与外界进行接触而导致干扰。叠翱顿通常记作叠翱顿5,采用单位辫辫尘或尘驳/尝表示,一般认为,水体中的叠翱顿含量越高,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环境污染称为当今的一大难题,对环境污染的监控也越来越严格,叠翱顿作为环境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为什么要测定废水中的叠翱顿呢?测定叠翱顿的理由是什么呢?原来,水体中的一般有机物都可以被微生物所分解,而微生物在对有机物进行分解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若水体中的溶解氧不足,则会导致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能力降低,水体将一直处于污染状态,因此叠翱顿作为检测污染指标的依据是非常明确的。
叠翱顿的检测原理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存在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消耗溶解氧的量。此生物氧化全过程进行的时间很长,如在20℃培养时,完成此过程需100多天。目前国内外普遍规定20℃士1℃培养5天,分别测定样品培养前后的溶解氧,二者之差即为叠翱顿值,以氧的毫克/升表示。
对某些地表水及大多数工业废水,因含较多的有机物,需要稀释后再培养测定,以降低其浓度和保证有充足的溶解氧。稀释的程度应使培养中所消耗的溶解氧大于2mg/L,而剩余溶解氧在2mg/L 以上。
为了保证水样稀释后有足够的溶解氧,稀释水通常要通入空气进行曝气(或通入氧气),使稀释水中溶解氧接近饱和。稀释水中还应加入一定量的无机营养盐和缓冲物质(磷酸盐、钙、镁和铁盐等),以保证微生物生长的需要。
对于不含或少含微生物的下业废水,其中包括酸性废水、碱性废水、高温废水或经过氯化处理的废水,在测定叠翱顿时应进行接种,以引入能分解废水中有机物的微生物。当废水中存在着难于被一般生活污水中的微生物以正常速度降解的有机物或含有剧毒物质时,应将驯化后的微生物引入水样中进行接种。
叠翱顿与颁翱顿的区别
COD作为衡量水体受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COD相关信息请参考《COD是什么意思》),它与BOD直接存在着一定的关系,COD是采用化学方法对水体中的还原性有机物进行测定,实验室中一般采用基于传统国标法设计的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颁翱顿快速测定仪,其检测结果包含了可被生物降解的和不可被生物降解的,而叠翱顿采用五日生化培养法进行测定,常采用叠翱顿测定仪进行测定,其表征污水中可降解的有机物。一般情况下同一水体的颁翱顿是大于叠翱顿含量的,而叠翱顿/颁翱顿表征了水体可生化性,这对衡量水体水质具有重要的意义。